logo

聽音樂,學越文 Vol.4 也許,妳會回來 (Chắc Ai Đó Sẽ Về) -- 山松MTP (Sơn Tùng MTP)

PeraPera | 2020年5月15日

之前提到為什麼聽音樂可以學好越南語的6大理由,了解背後原因後,讓我們一起來實驗看看。未來會陸續的推出聽V-pop,學越文的系列文章,讓你從理論到實作,一次搞定!

Vol.4 也許,妳會回來 (

今天一起來聽這首Son Tung MTP帶來的抒情歌Chắc Ai Đó Sẽ Về。

Chắc Ai Đó Sẽ Về當中Ai Đó 是指某個人,在這裡就是指主角等待的那個人,Sẽ是將要,Về是回來,看完Ai Đó Sẽ Về你可能以為是指愛人即將回來,但是等等喔還有一個字是Chắc在最前面,Chắc在這裡是指大概、也許。

所以加上這個字,就表示那個人不一定會回來,也就是我們翻譯的也許,妳會回來。好了,接下來就開始聽歌吧。

以下建議練習的方式,試著做做看,會發現有明顯的差異喔。

🎧

聽原曲3-5遍,讓腦海裡有旋律。不要擔心聽不聽得懂,放空聽就對了。

 

🎤Step 2:

聽Karaoke版本,並且唱出來。另外,別擔心拍子問題(擔心隔音比較實在?)這不是歌唱訓練XD。目的是讓腦子有輸出,然後記憶的過程。

 

👩‍🏫Step 3:

聽Masa老師的講解,這時候開始理解歌曲內容,和相關單字的用法。

以上的步驟,重複練習3次,你會發現自己不僅記住旋律,也很自然對歌裡面的一些單字有熟悉感。

今天節錄副歌的部分,跟大家一起練習。

--- 老師,音樂下 ----

Em đi xa quá

妳越走越遠

Em đi xa anh quá

妳離我越來越遠

Có biết không nơi đây anh vẫn đứng đợi một giấc mơ

妳知道我心裡還有個夢想嗎

Anh chờ đợi một cơn mưa,sẽ xóa sạch giọt nước mắt

希望會有一陣雨抹去我的淚水

Ngồi trong đêm bơ vơ anh thấy đau em có biết không

我孤零零地跌坐在深夜裡心痛著,妳知道嗎

---

還在苦苦找尋有趣的越南學習課程嗎?

 PeraPera和專門翻譯越南流行樂 -完走越南 Vietnam Walker 越南流行音樂,共同推出【V-POP|聽音樂,學越文】訂閱制課程。 

每週一三五更新越南流行神曲,還有專屬語言教練導讀,讓你一邊學越文,一邊跟上潮流!

PeraPera

幫助大家有效學習外語的私人語言教練

相關文章

[權威雜誌《外交》(Foreign...

勤洗手、戴口罩外,你還可以做甚麼?全球公民如何利用科技防疫?

[權威雜誌《外交》(Foreign Affairs)的評論](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asia/2020-03-20/how-civic-technology-can-help-stop-pandemic)指出,台灣抗疫的成功集科技、行動主義和公民參與之大成,這種文化是對抗肺炎的最強免疫力。 「社群由下而上的資訊分享、政府和民營機構互動合作、政策透明化予民眾議論、營造抗疫共識……像台灣零時政府g0v.tw的分散式社群使用Slack和HackMD等工具協作多個專案……」其具體成果,包括多個版本的實名制口罩地圖、LINEBot、[疫情數據網站](https://covid19.tzeng17.com/)等(超過30個)開源專案, 詳見社群相關的[開放式訪談文本](https://hackmd.io/-m-WjkzJQl6tLvADMCWtcw?sync=&type=)和[專案列表](https://g0v.hackmd.io/@kiang/covid19-opensource)。 中心化的機構有其優勢,但開放政府配上通過科技由下而上的[公民駭客(Civic Hacking)](https://medium.com/g0v-tw/g0v-summit-2016-%E6%8B%86%E5%BE%8C%E9%87%8D%E5%BB%BA-%E5%85%A8%E7%90%83%E5%85%AC%E6%B0%91%E9%A7%AD%E5%AE%A2%E6%8B%86%E4%BB%80%E9%BA%BC%E5%BB%BA%E4%BB%80%E9%BA%BC-ecc5dc991668)最相得益彰,或曰[「堅強民主是數位民主」](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106783),在這次找到最好的佐證。 各地有甚麼案例可參考?你除了安在家中"Stay Home",還有甚麼可以做"Save Lives"? ## 資料整理、翻譯及網站開發、杜絕不實資訊 農歷新年期間疫症爆發恐荒蔓延,在短短數天內香港公民開發社群g0vhk的Nandi和其他成員便開發出[「武漢肺炎民間資訊」網站](https://wars.vote4.hk/),整理個案資料及推出防疫懶人包、互動地圖等,其時政府部門的資料還相當有限。中國社群也利用石墨文檔收集資訊並建立[開源平台Wuhan2020](https://wh.opensource-service.cn/),其後北美疫情爆發,留學生論譠一亩三分地也整理了[相關的統計數據及動態](https://coronavirus.1point3acres.com/)。 ![](https://i.imgur.com/WDPgkwf.png) 日本東京都政府將[防疫網站](https://stopcovid19.metro.tokyo.lg.jp/)開源,民間社群如Code for Japan一湧而上接力開發,加入多種圖表、翻譯為4種語言,更遍地開花出現北海道版、大阪府版、千葉県版、青森県版、[福島県版](https://fukushima-covid19.web.app/)等[超過30個版本](https://stopcovid19japan.com/zh-tw),更有台灣朋友加了個[台灣版](https://stopcovid19.pichuchen.tw/)。台灣數位政委唐鳳打起#TaiwanCanHelp的旗號,[在東京都網站的程式碼改正了個錯字](https://github.com/tokyo-metropolitan-gov/covid19/pull/827),被日本社群野生捕獲掀起了話題;但其實更重要的意義,是這類工作很多人都可以參與。 ![](https://paper-attachments.dropbox.com/s_362241E38FBCA80D635BC3D6F54BF3A8C735A0EDC940C1B6D43E4F00E261D4A6_1585357916747_image.png) 這些網站上的翻譯文案、個案分佈、病歷、或筆者參與的[各國邊境管制資料專案](https://blog.code4.hk/covid19-border-controls/),大多都依賴Crowdsourcing群眾外包方式以義工在線上的Google試算表上整理,類近的的模式早在6年前的社會運動中便廣為所用。 資訊客觀透明,除了方便,更重要的是抑制恐慌。恐慌成為了假新聞的温床,加上各處理假訊息的部門本來就人手短缺,疫情只更惡化。誤解造就各種錯誤的防疫方法更甚是種族仇恨,除了謹慎分享這老生常談,可以留意和參與相關專案,如台灣[「真的假的」Cofacts](https://cofacts.g0v.tw/)便以LINE上的聊天機器人闢謠,亦需要大量義工編輯。 ## 抗疫物資生產調配 疫情出現不久便出現搶購口罩、洗手液甚至衛生紙,隨著全球大流行需求暴增又打斷供應鏈,物資短缺更顯嚴重。各地人民都巧用科技或簡單創意解決當前問題,[台灣新創業安科技、AuthMe 和 BiiLabs推出智慧限額口罩販賣機](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442/yallvend-mask-vending-machine)、香港也有新創[Pokeguide](https://www.facebook.com/PokeguideHK/posts/2481347962129643)製作可重用的口罩套、化學博士鄺士山研發出可重用可換濾芯的HK MASK。 ![image](//images.ctfassets.net/6i1c1nl7bhgx/6MyydKSjsTDT5BJveXp8qi/6f0608d87e312f84fa290fe7cbd5e4ad/image.png) 而早於2月初,香港的網台城寨便號召社群以3D列印製作可置入口罩物料的濾罐,放入3M防毒面罩大大降低口罩的使用率。近日智利開發防菌3D列印的公司[Copper3D](https://copper3d.com/hackthepandemic/)與多國的新創、製造商和大學等也合作推出可換濾芯的NANOHACK3D列印面罩。一些設計需要配合專業零件,但他們開放設計圖推廣的更是「分散式製作」,全民分工生產增加規模又減低物流成本。臉書上也有個[肺炎醫瘵物資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pensourcecovid19medicalsupplies/),愛爾蘭的創業家在當中提出[3D列印呼吸機](https://techcrunch.com/2020/03/19/open-source-project-spins-up-3d-printed-ventilator-validation-prototype-in-just-one-week/)解決其短缺問題,一周內便開發出其雛型並開源予人使用,至今更有超過5萬人加入討論相關意念。 ## 用網絡維繫社群、參與黑客松創新 執筆之時歐美多個城市進入封城管制,香港及星加坡也有進一步的社交隔離措施,面對危難還被隔絕人更感絕望。 ![](https://paper-attachments.dropbox.com/s_362241E38FBCA80D635BC3D6F54BF3A8C735A0EDC940C1B6D43E4F00E261D4A6_1585351497297_image.png) 日本停課,[小學生卻在線上遊戲Minecraft一起自己辦了畢業典禮](https://twitter.com/backyennew/status/1238716760552964098)。網上眾多免費資源釋出,更需要的是動力和方向,線上講座、讀書會都值得嘗試;在工作以外,假若科技能用於關懷溝通,對健康往往比想像中更有效果;社群團結一起抗疫,意義也更大。 新問題需要新的解決方法。「黑客松」是各路人馬相聚,務求在短短兩天把新創意實踐出來的活動。在軟體產業由來已久,近年廣被社會創新組織所使用。各種線下的會議和黑客松取消了,線上針對武漢肺炎的黑客松卻是雨後春筍。不定要懂寫程式,也許多工作可參與。 ![g0v黑客松彈幕](//images.ctfassets.net/6i1c1nl7bhgx/hTW4O8fF8brtJDjwgw3g1/2fa9685ac0022b28f58a07d3c93c07d2/image.png) 台灣g0v.tw社群的[揪松團](https://jothon.g0v.tw/)每兩月定期舉辦大型黑客松,最近一次成功以全線上方式舉行,[背後是成員Ronny開發了](https://www.facebook.com/g0v.tw/posts/3617928891581704)混合開源視象會議軟體[jitsi](https://jitsi.org/)和線上文件協作工具[hackMD](https://hackmd.io/)的虛擬工作室讓人可分小組「面對面」討論,直播還加上巡迴的自我介紹和彈幕,務求塑造像實體會議一樣的氣氛、讓成員更有存在感。而德國政府舉辦的線上黑客松也有超逾4萬人參加,結束派對還有DJ 直播,人們在視像會議室造出各種動作配合(和喝啤酒)。 [COVID-19 Solutions](https://airtable.com/shrPm5L5I76Djdu9B/tbl6pY6HtSZvSE6rJ/viwbIjyehBIoKYYt1?blocks=bipjdZOhKwkQnH1tV)和[helpwithcovid.com](helpwithcovid.com)上列表了全球過千個各種需要協作的項目和黑客松,執筆這周末就有臉書、微軟和推特聯合舉辦的[#BuildforCOVID19 Global Online Hackathon](https://covid-global-hackathon.devpost.com/),美國政界舉辦的[Pandemic Response Hacakthon](https://hackcovid19.devpost.com/)、瑞士政府舉辦的CodeVsCOVID19等等,都是全球均可參加的線上活動。 ![](https://i.imgur.com/1I5xui9.png) 坦白說對許多人習慣這種模式、找到自已的位置,不一定那麼簡單輕鬆;工具也許未夠成熟、不少黑客松的項目也許也是曇花一現;而公民開發社群召集人往往面對一邊花費唇舌長期倡議這文化,一邊項目人手短缺或未能協調的局面,但正因如此強烈建議大家去嘗試幫忙,既互相學習又快速實驗有助創新,促進的社群連結有時也比成果重要。更因為,那會是未來。 ## 連結全球、了解國際情勢 台南的朋友發現疫症來襲,可以參加的活動反而比從前更多了,因為一些本在台北的活動都變線上。同樣道理在國際更明顯,筆者身在星加坡,可以參加台灣的g0v黑客松,和包括港日台在內的朋友協作,隔天又可以跳進德國的活動觀察學習、聯繫美國的社群交流。當你和世界各地只是一個點擊之隔,地域隔膜被取而代之,要打破的將更是語言文化的障礙。 病毒不分種族國界,社區之救援當然首要,而國際間的了解和協作也前所未有地有意義,假若各國能對互相的疫情更有切實了解,或許在全球大流行前便能採取更多預防措施。這也是筆者開發[整合各國資訊和新聞影片的多語言網站](https://www.perapera.ai/watch/topic/covid19/tab/tw)的動機。 ![](https://i.imgur.com/r3JLoYr.png) 再談公民社群的處境:很多意念或工作也類同,資料或軟體能互相使用避免重覆,又如亞洲的案例便值得世界錯鏡推廣;而既有社區工作又已應接不睱,跨國合作又涉合大量在地化工作。這時便依賴一直建立的連結,像各類國際開源會議和社群如Code for All或雲集日韓台港開發者的Facing the Ocean (FtO) ,他們日前便於線上聚會交流各地抗疫經驗。 最後軟體世界也不乏政治角力,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便以命名規範為由,把[港](https://github.com/CSSEGISandData/COVID-19/issues/516)、[台](https://github.com/CSSEGISandData/COVID-19/issues/482)和[巴勒斯坦數據](https://github.com/CSSEGISandData/COVID-19/issues/977)分別拼入中國和以色列顯示,幾經辯論惟台灣被正名處理。全球的疫情需要全球的公民公平參與、據理力爭。 ## 支持開放資料、開放協作這種抗體 為促進開放協作科研,白宮和多個政府、慈善或科研組織包括Allen Institute for AI也聯合推出武漢肺炎相關的數據庫 CORD-19,4萬4千篇論文免費公開,數據科學比賽平台Kaggle 也因應推出挑戰,以獎金鼓勵公眾從數據和科研成果發掘更多對病毒的了解,如傳播方式、變異方式等等。此外,新加坡政府開發以藍芽追踪接觸者的APP [TraceTogether](https://www.tracetogether.gov.sg/)也[計劃開源](https://bluetrace.io/),以便各地開放者應用。 ![](https://i.imgur.com/MbZhZgY.png) 筆者在整理各國管制資訊時,發現香港有開發類近的應用,因為開源馬上便可參考運用;社群朋友也除了幫忙協作,更提醒我可運用台灣疾管署、外交部和聯合國的機器可讀開放資料,在兵貴神速之際大大加快進度。 ## 與其「超前部署」,不如在網絡中當下行動 聞名海外MIT媒體實驗室前主任伊藤穰一,曾在[TED演講](https://www.ted.com/talks/joi_ito_want_to_innovate_become_a_now_ist?language=en)分享他在日本311地震時的經驗。面對核電事故,那時他作為「業餘者」在網絡連結到駭客空間主持人、軟硬體專家、參與過建立三哩島監察系統等等的人材,一起群眾募資,製作蓋氏計數器蒐集資訊,再創立輻射監測網站Safecast無償公開數據,成為當時了解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的重要情報來源。 ![](https://i.imgur.com/WUIt2QR.jpg) 他指出今天我們處於互相連結的網絡,而世界變化太快根本不可預料。過去計劃一切、先預備學習一切的年代已經過去:比起地圖,更重要的是指南針;與其囤積資源、更應及時從網絡拉取(Pull)所需的資源。 在不少都會如倫敦香港做成大規模的停課,[芸芸學子出現各種焦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2kGM3L_Yxc)、感到孤獨迷茫可以理解。而筆者相信這只是時代變革的陣痛,伊藤穰一說「教育是別人賦予,學習卻是自決」,熟習各種遠距協作的工具以外,更重要的是心態。「保持連結、時時學習、活在當下,最能創新 」;創新,才能面對疫症加速了的科技改變。無獨有偶,唐鳳便常說她的角色是地球公民、聯繫者,像這次便促進了政府與民間的口罩地圖合作、[再把經驗輸出到韓國](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03/11/korean-mask-app/)。 疫情無人能料,「與其成為未來家(Futurist),不如成為當下者(Now-ist)」是演講的結語。適者生存,在變種病毒面前將有更多這種「上線組隊打副本」的挑戰,不妨今天就來實踐參與。 ### 延伸閱讀: - [How Civic Technology Can Help Stop a Pandemic](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asia/2020-03-20/how-civic-technology-can-help-stop-pandemic) - [從福島311震災後的民間動員,獲得面對未來趨勢的法則 / 伊藤穰一](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0797) - [隔離時代:寂寞到喧囂的百人線上黑客松大秘辛](https://www.facebook.com/g0v.tw/posts/3617928891581704)